在生活中,当孩子和父母有分歧的时候,一句“爸爸妈妈都是为了你好”成为大多数家长最大的底气。可是,家长们自以为对孩子好的那些,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就像近日热播的《小舍得》中,田雨岚口口声声为了孩子好,却把孩子逼出了抑郁症,南俪逼孩子学习导致其情绪崩溃 其实,现实中有很多家长一不小心就会走进育儿的误区,今天就让Max带大家一起排排雷吧。
误区一: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
在生活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因此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会尽可能多的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希望孩子变得比别人优秀,然而很多家长都忘了,过犹不及。在电视剧《小舍得》里,田雨岚为了让孩子小升初上名校,逼孩子刷题、逼孩子上四处打游击的补课班,孩子的一切兴趣爱好都要为学习让路,最后导致孩子患上抑郁症。一旦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这种期盼就容易变成焦虑,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压力。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是家长们也不能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在电影《你好,李焕英》中,李焕英有句经典台词:“我的女儿,她只要健康快乐就好。”正是因为李焕英的豁达与宽容,贾晓玲才能开心快乐,不管任何时候都有坚强乐观的勇气。所以,家长们应该摆脱教育焦虑,理智对待孩子的学习,让孩子在宽松的氛围中培养健全的人格,健康快乐的成长。
误区二:攀比式教育。
“你看那个谁又得第一名了,再看看你的成绩”,“你天天闹腾,只会玩,你看人家多听话,学习还好” 是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听到过类似的话语,在生活中大多数家长都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家长以为这是对孩子的激励,但其实这更多的是对孩子的打击。就像《小舍得》里,米桃的爸爸妈妈嫌弃孩子没有欢欢乐观开朗,而欢欢的爸爸妈妈嫌弃孩子没有米桃学习好,结果俩孩子不仅没有弥补各自的缺陷,还越来越叛逆。
家长永远是“别人家的孩子”好,但其实,这样的“攀比式教育”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而长期被父母拿来攀比的孩子会更容易自卑,他们会习惯拿自己和别人比较,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与看法,认为无论自己怎么优秀,都比不上人家。所以,家长们不要总是让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家长应该学会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并引导和鼓励孩子向好发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误区三:在孩子面前情绪失控,任意打骂孩子。
很多家长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总是控制不住的发脾气,但这样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容易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首先,孩子小的时候容易模仿家长的行为,家长经常性的情绪失控会传递给孩子错误的情绪管理方式,很可能会以同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其次,家长们发脾气本是想让孩子认识到错误,但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刺激孩子的逆反心理,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把问题变得更糟。最后,长期以往,孩子容易产生心理阴影,对父母产生惧怕心理,造成亲子隔阂。
所以,家长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想发脾气的时候找一个安静的空间独处,放松心情后再用平和的态度和语气和孩子好好沟通,多一些耐心和宽容,学会换位思考,更好的帮助孩子成长。
误区四:完全控制孩子的成长轨迹。
很多家长都会对孩子的生活制定规划,在吃喝、成绩、荣誉、交友、运动、活动等各个方面设定条条框框,让孩子去报各种兴趣班、补习班,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学习,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成长。但其实,这样的“清单式教育”会过早地扼杀孩子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很多孩子都不喜欢按部就班地顺着父母安排的路走,有时候却因无力反抗而丧失了自己。
家长们要懂得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尊重孩子的梦想,尊重孩子的隐私,给予孩子广阔的自我发展空间。每个孩子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权利去体验自己的人生,家长们不要害怕孩子会跌倒、会受伤,孩子只有在不断地自我试错中才能变得更加坚强勇敢,才会更加健全的成长。
关于如何做个更好的父母,或许“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家长们一定要注意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比什么都重要。